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媒体聚焦

国际商报:深中通道进入收尾阶段 智慧力量铸造超级工程“压舱石

发布时间:2024-05-15来源:中交二航
【字体: 分享:

1.jpg

碧海之上,长空之下,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如钢铁巨龙蜿蜒在伶仃洋上。当前,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进入收尾阶段,后续附属施工正加快推进,朝着通车目标持续进发。

深中通道连接深圳、广州和中山三地,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枢纽工程,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其中,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2826米,为主跨1666米的三跨全漂浮体系钢箱梁悬索桥,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大桥单个锚碇重约100万吨,是世界最大海中锚碇。

“锚碇,就像大型秤砣一样深嵌海中,东西方向两个锚碇共同承受着大桥主缆以及钢桥面的拉力,我们采用地连墙施工突破大桥海底的中风化岩层,坐落在坚硬岩层上能够形成更稳定的结构。”中交二航局深中通道项目技术负责人肖文福说,单个锚碇采用2个65米直径的“8”字形地连墙基础设计建造,为了突破大桥海域的淤泥地质和高强岩层,形成稳定施工环境,最终选定“围堰筑岛+锚碇地连墙”方案,在海上建一个类似人工岛的圆形场地,变海上为陆地施工。

2018年3月,围堰施工正式开启。团队将158根单根直径2米的钢管桩连成内径150米的正圆。

“海床下是10米厚的淤泥层,非常柔软,直接打桩就像在豆腐脑上插筷子,精度和稳定性难以控制。”肖文福说,团队先排出淤泥中的水固结淤泥层,在围堰中心点200米直径范围内对海床面2米深度的地层进行开挖清理,并抛填砂石垫层。

随后,项目部团队采用插板船在围堰内经过半月的作业,将6万个高达25米的塑料排水板深入淤泥,与砂石垫层共同形成完整的排水通道。淤泥中的水在排水板表面透水布和内部凹槽在砂石垫层加载作用下,排到砂石垫层之上的海水中,钢管桩施沉就有了稳固环境。

“传统导向架施打钢管桩,要通过焊接把导向架固定在临时钢平台上,仅焊接就要六个小时,海上施工风险极大。” 肖文福说,团队采用锁扣式钢管桩,在钢管之间插打钢板,将其锁固成一个整体,再通过自主研发的机械液压骑跨式导向架分别夹紧已施沉的钢管桩,进而施沉下一组钢管桩,如此反复直至合龙,仅15分钟就将导向架夹紧在已施沉的钢管桩上,较传统方案效率提升一倍。

2019年11月,158根钢管桩施打完成,围堰实现毫米级误差合龙。项目团队向围堰内抛填中粗砂,正式形成陆域施工环境。钢围堰,成为锚碇施工的铜墙铁壁。

2021年12月,大桥两个锚碇主体结构全部完工,为伶仃洋大桥后续建设提供了坚实“压舱石”,为大桥主缆架设、钢箱梁吊装奠定了先决条件。(杜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