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提到马尔代夫,你会想到什么?碧海蓝天,椰林树影,五彩缤纷的珊瑚,目不暇接的热带雨群。一部部关于马尔代夫的影片,向我们展示了它作为旅游天堂的魅力,浪漫、梦幻,早已经成为它的代名词。
【导语】可就在马尔代夫人生活的海洋天堂有一个难题,困扰了他们几个世纪。虽然这里群岛林立,岛屿之间距离也不远,但是却一直没有一座能够相互连通的桥梁。修建一座跨海大桥,成为了当地几代人的梦想。如今,一座宛如玉带般的跨海大桥,横亘于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和机场岛之间,成为了马尔代夫的新地标。马尔代夫人的世纪梦想得以实现。
【导语】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这座大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一起来聊聊修建大桥背后的故事。
【同期声】主持人曹煊一:王书记您好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中马友谊大桥项目党支部书记王超:曹老师您好!
【同期声】曹煊一:说这个拥有一座跨海大桥,是马尔代夫人民世代的梦想,为什么这么难呀?
【同期声】王超:在近代也有很多国家,对他们建桥愿望也做了一些研究。但是,整个研究过程当中,受制于珊瑚礁地质,还有当地的恶劣海况以及资金这一块。马尔代夫一百多年来的这样一个梦想,就始终没有实现。
【同期声】曹煊一:为什么中国要帮他们援建这座大桥呢?
【同期声】王超: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2014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访问马尔代夫。当他飞机到达马累的国际机场之后,然后又坐船到马累岛。当时的时任总统提出马尔代夫建设跨大桥的这个愿望。所以说,中方派出技术团队帮助他们建设这样一座跨海大桥。
【同期声】曹煊一:我们这是迎难而上啊?
【同期声】王超:我们在中国江河沿海,还有山沟峡谷里面建了很多的大桥,很多都是世界级的。比如港珠澳大桥,然后深中通道,还有舟山的这些连接桥梁工程。我们从大山从江河,走向海洋,走向深蓝,这也是我们作为交通人的孜孜不倦的这样一种追求。当然,马尔代夫这个地方对我们来讲也是头一遭。
【同期声】曹煊一:所以当时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您的心情是?
【同期声】王超:我的心情,当时是很高兴,激动了一会儿。全程差不多飞了八个小时,基本上是没睡觉,特别是快到马尔代夫的时候,透过这个舷窗看出去,下面一个一个小岛,看着这一个环礁、一个环礁的,那真是就像大家说的是上帝遗留在人间的项链。当时一下飞机的话,滚滚而来的是一阵热浪,等着船的时候,我就在想,马尔代夫这个地方看着是真是漂亮。后来坐上当地的轮渡船然后到首都马累岛。虽然说短短的只有两公里的距离,但是我在船上颠簸了20来分钟。
【同期声】曹煊一:颠簸这个词?说明这个海况不是很好哈?
【同期声】王超:非常不好!到了马累岛,然后就看着就是狭窄的街道,密集的楼房,还有拥挤的车流。到营地上去的时候,我们走路的话大概也就是五分钟左右,结果车开了半个小时。
【同期声】曹煊一:是因为很堵、太窄?
【同期声】王超:很堵。
【同期声】曹煊一:那实际我们的这个工程开始了,是不是遇到了很多您之前没有想到的难题呀?
【同期声】王超:在马尔代夫夫这个地方,除了海水和珊瑚砂不缺,其他什么都缺。我们大建建设所用到的砂、石子、钢材以及所有机械设备,全部是从中国过去的。
【同期声】曹煊一:真的是搬了一座大桥过来。
【同期声】王超:对,我们项目上讲的就是,这个有三大技术难题,一个就是珊瑚礁地质,第二个就是涌浪,第三个就是高温高盐高湿高辐射四高。作为干工程来讲,一旦掌握了水上变陆上这样一个关键节点的话,我们大桥的建设,那就是相当于如履平地。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遇到了很多的难题。比如说珊瑚礁地质的问题,就像一个大的核桃,外表它是非常坚硬的。中间它有这种缝隙,就像核桃仁一样松软易脆的这样一个特性。这种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它危险在哪里呢?一旦下面这个钢管桩往下面掉了之后,这个锤就瞬间产生一股很大的冲击力,往下面,钢丝绳它就崩紧,有可能浮吊的这个臂就会折断。
【同期声】曹煊一:船会翻吗?
【同期声】王超:对我整个船还有船上的人员,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不断地尝试,第二根再总结一下,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超前预判。
【同期声】曹煊一:在这样的珊瑚礁地质上建桥,这世界上有先例吗?
【同期声】王超:我们是世界首例。
【同期声】曹煊一:所以说首先第一步要打好地基。
【同期声】王超:马尔代夫这个地方,我经常把它形容为一顶一顶的草帽。我们看到的一个一个岛屿,就是草帽的尖尖那里,然后出去可能几十米、一百米或者是一两百米的地方,就是一个断崖式的深沟、海沟。这个浪它是从远处这样产生,在流动的过程当中,一遇到这个这种断崖式的阻挡,就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它一挤上来,然后就形成了非常大的涌浪。
它的波长是十四秒,而我们在国内的话,经常见到的最多也就是八秒,常见的是四秒啊六秒。
【同期声】曹煊一:它这个涌浪等于说多出了一倍。
【同期声】王超:这意味着波峰到这个波峰有两百多米长。
【同期声】曹煊一:超出了很多船的长度。
【同期声】王超:对,船头可能在波峰上面,船尾在波谷下面,它就不停地这样前后这样摇动,倾斜角度太大。但马尔代夫这个地方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不仅是前后摇,它还配合着左右摇动。有一个工长在上面讲了一句话,我小时候从来没坐过摇摇车,这几个月里面,我把我小时候的摇摇车全补回来了。
【同期声】曹煊一: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地方被称为“恶魔之海”。
【同期声】王超:当地人称之为“恶魔之海”。一旦遇到五月份到十月份雨季的时候,它的浪会有七八米高,基本上一个浪过来,基本就到我们的桥底下了。
【同期声】曹煊一:那可能就到了工人的脸庞了。
【同期声】王超:盖过头顶。
【同期声】曹煊一:能进行得下去吗?这个施工的工作啊?
【同期声】王超:所以说我们就是采取了很多的办法呀。我们就跟国内的后勤保障组进行汇报。他们就找到了中国国家海洋预报中心,让他们推演出过去10年这一块的海浪的情况。远处有这个海洋预报中心给我们提供的数据,近处有海底的波浪检测仪,船上有船舶姿态仪,这三组数据传回到国内,我们国内专门改装了一台设备模拟现场的这种前后左右不停地摇晃的这种状况。
【同期声】曹煊一:这个好难。
【同期声】王超:对,后来终于找到适合在这种特殊的海况底下,什么阶段能够适合我们施工作业,要找一个窗口期,就跟这个涌浪抢时间。2016年的时候,其实整个过程的话就是200多天时间,真正我们找到的窗口期就不到200个小时。
【同期声】曹煊一:在如此有限的这个时间内,我们能够完成,说明明我们之前的评测的技术之稳定,以及窗口期预判之准确。
【同期声】王超:对,我们在焊接过程当中,电焊最怕的就是水,因为水会导电,电流非常大。
【同期声】曹煊一:所以我们的电工必须要在两个涌浪之间,把这个焊完。
【同期声】王超:利用14秒的间隙,当一波浪过来之后,马上就开始夹起焊条进行焊接。然后来一个人就看着外边的涌浪过来,马上就喊“起”。然后所有的人就把焊钳全部挂起来,挂在高处。
【同期声】曹煊一:那应该是一个特别壮观整齐的动作,大家都是同步的,每一个动作。那同时在这个施工过程当中,我们也借鉴了很多我们之前所拥有的经验。
【同期声】王超:针对我们现场这个高温高盐高湿高辐射这一块,最开始心里面是也是没有底,有点打鼓。最开始我们搭栈桥的时候还没有搭多远,后面的就已经开始起泡了。就是钢板呢,因为海水一打上来之后,它一锈蚀锈蚀之后,就一层一层地掉皮,腐蚀性非常大。建设过程当中,栈桥我们都更换了好几次。然后研究怎么样在这种环境下,保证我们的混凝土里面的钢筋不锈蚀,保证这个氯离子不渗透到我们混凝土里面,尽量做一种“荷叶效应”,就是水珠滴在荷叶上面,它不会浸下去,它直接划。
【同期声】曹煊一:中国的建设者,根据现场的环境现场去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可能比想象的可能还要做得更好,所以我觉得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而且这个桥建设过程当中哈,您看我们可能桥分各种各样形状的桥。
【同期声】王超:对对对对,都有啊。我们这座桥就是集这些桥形于大成者。我们搭的栈桥从马累侧到20号墩,这一段是普通的栈桥,从21号墩到机场侧也是正常的。但是在20号墩到21号墩这个地方,它是悬索桥的一种。另外就是在我们的V构那里,又有斜拉桥,这个V构在上面要把它连接起来,然后后面才能做桥面。这个地方就是拱桥。
【同期声】曹煊一:听您的讲述,真的是处处都体现着我们中国技术、中国智慧这样一个展现。而且我现在特别羡慕马尔代夫人民,因为听说他们特别喜欢去观看大桥的建设过程,所以政府还专门设了一个观景点,还有望远镜。
【同期声】王超:我们当时到马尔代夫,然后这个栈桥慢慢往前面搭出去之后,我们材料从国内过来还有一定的时间。中间留了一个空在那里。当时马尔代夫人就觉得很奇怪,看了一天没动静,一个月还是没动静。怎么回事,难道是中国人不给我们修桥了吗?遇到难度不修了,还是马尔代夫当地政府没钱了。所以他们就在社交媒体上质疑这个事,当地政府就在岸边修了一个观景平台。但是因为这个位置,中间是我们施工的栈桥,然后外海这一侧才是我们真正的大桥的建设。也就说,他从这个观景平台看,我们这个真正的大桥看不太清楚,因为中间有这个施工的栈桥给阻挡了。
【同期声】曹煊一:是不是以为那个栈桥就是大桥了?
【同期声】王超:对,他们最开始以为栈桥就是大桥。
【同期声】曹煊一:他们特别担心,我们梦想就要实现了,怎么停了?
【同期声】王超:好不容易看到这个中间还剩这么一点。后来我当地的朋友叫米杜,他会讲中文,他在中国留学过,就邀请他到我们项目上来参观。来了之后,我跟他一聊非常投缘,很多话题都能聊到一块儿。所以我们就从此之后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同期声】米杜 马中贸易和文化协会副会长:我们的调查显示,大桥的连通性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对个人和企业届的生计,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我仔细看过整个施工阶段,工作的质量和速度是绝对惊人的,根据我的经验,中国建设者、中国桥很棒!
【同期声】王超:他在马尔代夫自己又做了马中贸易与文化协会。所以说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契机,我就跟他两个合作,然后这个开展了一系列民心相通的一些活动。我们搞一个“营地开放日活动”,把马尔代夫民众邀请到我们大桥,邀请到我们施工现场,进入我们的营地,来看一看我们这个大桥是怎么修建的?
【同期声】曹煊一:开放日报名的人很多吧?
【同期声】王超:很多,非常多。当时在马尔代夫社交媒体上,最红火的两件事,一是能够走上中马友谊大桥,看一看大桥的建设。二能够在我们食堂吃一顿中国餐。
【同期声】曹煊一:那是值得出去炫耀,炫耀的。
【同期声】王超:那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他们就上桥就不停地拍照片,发他们的朋友圈里面,然后炫耀,你看我上大桥来了,你看我到这里来吃中国餐来了。我们最开开心的是看到什么呢?马代当地的学校的学生走上大桥,一帮一帮小学生啊,在那里给我们唱:新年好啊,新年好。
【同期声】曹煊一:他们是用英文唱,是吗?
【同期声】王超:用中文唱,用中文唱。后来跟他们聊才知道要上大桥了,他们特地学的这样一首中文歌曲。有的时候我们也很受感动。另外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地的一个中学生,叫拉夫娜的这个一个女孩子,她在这个桥上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她说:我上桥了,我真希望能从这座桥走向中国。
【同期声】曹煊一:这句话好令我触动啊,能够感受到,通过我们中国建设者给他们援建这座中马友谊大桥,当地的孩子给他心中就种下了一个种。他向往的不仅仅是这座桥了,而且他向往建桥的人、中国。
【同期声】王超:我们后来开展的国际友谊日活动,“一带一路”宣传月,丝路同唱茉莉花,特别是教小朋友们学写中国汉字,学说中国画话,学用中国的筷子,然后还要跟他们一起跳舞啊、跳兔子舞。然后这个在脸谱化妆啊等等这些活动,小朋友们很喜欢,大人们也就跟着很喜欢。然后我们也学说一点当地的迪维希语。
【同期声】曹煊一:嗯,您会说?
【同期声】王超:会说两句。
【同期声】曹煊一:就给我们展示这两句。
【同期声】王超:我这个语言语言天赋不是很好。
【同期声】曹煊一:教教我们怎么说?
【同期声】王超:苏库里亚,苏克里亚就是谢谢的意思哦。还有一个是“巴斯库鲁巴”,就是对不起。
【同期声】曹煊一:谢谢和对不起,经常用这两句是不是?
【同期声】王超:对对对,经常用。
【同期声】曹煊一:您通过组织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嗯,就是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的了解。我们建这个中马友谊大桥,不仅是我们对他们的这样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援助,帮他们圆梦。这也是建立中马深厚友谊非常重要的基础。
【同期声】王超:对,我们也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比如说他们搞这个乒乓球比赛,我们也派人参加。
【同期声】曹煊一:我们应该很强吧?
【同期声】王超:基本上我们那个常务副总工李宁打到后面,人家不让他参赛了,反正每次都拿第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切切实实地帮助马尔代夫人民实现发展之梦。我们经常也讲,共商共建共享,基础设施的联通,它才能更多地带动民心的相通。作为中方的这些建设者,在马累1.8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地方上,也跟当地人一样,时间待久了之后,会产生一种心里面很疲惫的压抑的这样一个状态,我们也做了大量的这个思想工作调研。
为了完成这样一个工程,帮助马尔代夫实现这种世纪梦想,我们在我们的营地还有大桥上面就写了这样一句标语来激励大家,就是:Here we stand for China,在这里我们就代表着中国。每当想起这句话,就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去不断地创新突破。
【同期声】曹煊一:我们对于这个工程高质量地把控是非常严格的。那么其实可能当地也有一些他们的要求,我们如何能够互相达到大家都契合的一个点。
【同期声】王超:这座大桥,马尔代夫也聘请了国际上一个知名的咨询公司,作为大桥的工程监理。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个监理要求也是非常严苛。比如说我们在这个钢箱梁的焊接这一块,这种大节段的焊缝,一般控制在20个毫米,就基本上是已经很可以的了。但是这个监理工程师提出是要求我们要做到5个毫米。他说了,如果说不达到我的要求,然后我就不会让你们通过。按我现在的判断,你们这个桥合龙应该是在9月份才能,通车要等到12月份。
【同期声】曹煊一:是指2018年12月份才能通车。
【同期声】王超:当然我们也在这两年的建设过程当中,已经摸索出了应对措施。所以说当时我们常务副总工李宁就给他讲了一句: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中马友谊大桥的按时通车。我记得应该是7月9号凌晨,他到现场拿着这个游标卡尺,一个焊缝一个焊缝地这样去量,结果所有的焊缝都符合他的要求。最后爽快地在这个验收单上签了字,验收完了之后,他还专门跑回到我们常务副总工李宁的办公室,然后去这说:李宁,你恭喜你。
【同期声】曹煊一:我们事实上通车是2018年的8月30号,甭管您提出什么要求,我们一定能够按时完成,并且按时通车。我们这个看到这座大桥跟这个马尔代夫的风景,感觉融合得特别巧妙,特别的美。这个我们在设计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同期声】王超:因为马尔代夫是这个旅游国家,他对于海水、风景等等,要求也比较高。所在大桥设计的时候,我们就有意融合当地的一些元素,比如说我们大桥主桥,就像展翅飞翔的海鸥。然后我们在海鸥中间还有镂空的一个扇贝的这种形状。就是从马累机场望向大桥的时候,你会看到就是海天一色,中间有一只只振翅欲飞的海鸥在那里。
【同期声】曹煊一:我知道啊,在这个建设大桥的过程当中,还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员工加入到建设队伍当中。
【同期声】王超:对,我们除了五六百的中方建设者以外,还有来自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其他国家的这一些建设者。从最开始他们来,技能是相对来说比较低下的,只能干一些体力活,我们就开展了很多的一些有利于提升他们技能活动的一些工作。比如说我们开展了“中国师傅带外国徒弟”活动,让他们尽快地掌握这些技能。我记得有一次是上桥的时候,看到一个孟加拉籍工人从桥上往下面跑,浑身湿透了。然后我就问他:怎么了?他说:打湿了,打湿了。
【同期声】曹煊一:打湿了,重庆的这个方言。跟师傅不仅学到了技术,还学到了重庆话。
【同期声】王超:再过来,我也带来一件马尔代夫朋友送给我的礼品。我6月份到马尔代夫,现在新当选的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送给我的。
【同期声】曹煊一:是个木质的,外面是特有的这样一种彩绘的风格,这个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同期声】王超:这是马尔代夫非常有特色的这样一个纪念品,中间这是浪花。然后周边的这些,你看彩绘的这些颜色非常符合当地人勇敢向上的这样一种精神。
【同期声】曹煊一:也象征着我们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王书记,我知道啊,在建桥的过程当中,你们做了大量的影像的记录。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照片呢都拍摄于中马友谊大桥建设期间,它们记录着大桥建设者们的付出和坚持,也记录着中马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
那接下来呢我们就请出这些照片的其中一位拍摄者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影像资料背后的故事。
【同期声】杜才良 原中交二航局中马友谊大桥项目办公室副主任:这一张照片呢就是一个工人的肖像。看一下,可以看到他的脸上都晒黑了,晒的特别黑,层次非常明显。我在2016年4月到了大桥的时候啊,一天胳膊上晒掉了一层皮,它的辐射可以强烈。我们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呢,后来也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就是一定要穿长袖。虽然说穿长袖的话会很热,但是它可以保护我们的皮肤。这张照片的是一个工人,一天的话可以喝五升的水也差不多有十斤,这样一个强度下。身上一直不断冒汗,所以这个我觉得很敬佩他们。
【同期声】王超:水喝下去之后啊,汗出了之后,身上的衣服啊,会形成一层盐霜。每天如此,每天如此。
【同期声】曹煊一:真的太辛苦了。
【同期声】杜才良:这里再分享一一经验片,就是我们王书记记。
【同期声】曹煊一:这好像像在病床床上吧。
【同期声】杜才良:对的,他在医院里面输液期间,然后还在学习英语,就是当时是2016年,马尔代夫进入了雨季,有很多蚊虫。当时他连续加班了四五天左右,突然有一天晚上呢就是他感觉身体不适,就是浑身酸痛无力。
【同期声】杜才良:一查那个血液就发现一个很惊人的问题,他的血小板的数量还不到正常人的3%,医院就马上下达了一个病危通知书,要进入ICU病房里面去。他这是登革热里面最严重的一种,叫出血热。医院就告诉我们赶紧输血,我们的项目技术组组长林树奎当天就输了400毫升。其他同事知道之后也纷纷报名,一天之内就有五位同事输了2000千毫升。就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说还不够。
【同期声】曹煊一:还没有脱离危险。王书记那时您是清醒的吗?知道自己的情况吗?
【同期声】王超:清醒的。
【同期声】曹煊一:那当时您知道自己可能很严重或者是很危险,危及生命这种的吗?
【同期声】王超:他们给我传递的信息都是没问题,没问题,安慰我。
【同期声】曹煊一:所以您这次再出院的时候,身体里流淌着许多一块我们在那战斗过的我们的这些兄弟们的血。
【同期声】王超:一直说的是,我身体里面流的兄弟们的血,3000多毫升,相对于人体的血液都换了一遍了。
【同期声】杜才良:就在王书记住院期间,当时马累暴发了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再加上王书记还没出院,还没脱离危险。所以我们就非常害怕。
【同期声】曹煊一:这紧张的气氛又浓了。
【同期声】杜才良:因为我们除了王书记之外,其他同事还有感染的。我们当时了解的情况就是这个登革热,他没有特效药。
【同期声】曹煊一:可能要靠自身的这样一个抵抗力。那后来就是感染的,咱们的这个建设者们都好了?
【同期声】杜才良:还是都好了。所以当时项目领导在开会的时候就说,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还有一张照片要分享一下,这是当地的一位画家,他叫阿米尔,这个墙上的画是首都马累的一个街心公园里面的。这个桥大概有五十米长,当时我们看到这个画的时候,我们还不认识这位作者,就很好奇。因为马尔代夫这里本来就没有桥,但是他们为什么画得这么逼真,所以我们就想方设法联系一下这位作者。找到他之后我们就跟他进行了一番交流。我们就可以发现,他对桥梁绘画很热爱。后来大桥建设过程中,还有通车之后,他就多次到我们大桥现场去写生。他就说,每一次看到大桥,我都有想做这个绘画的一个想法。
【同期声】王超:跟他聊,他就讲,当时实际上是雨季下了很大的雨。为了画这幅画,专门搭了雨棚子,跟我们搞施工一样的风雨无阻,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去克服它。
【同期声】曹煊一:而且特别像我们这个中国人小的时候都特别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神笔马良的感觉啊,梦想照进现实成真了,太不可思议了。
【同期声】曹煊一:我看到杜主任今天还带了一本书哈,这个书是叫《中马友谊大桥,如何建成一个梦想的实现》。这个书里面可以说是详细地记载了整个桥的建设的一些过程和细节啊。这个里面的照片都是您拍的吗?
【同期声】杜才良:大部分是我拍的。
【同期声】曹煊一: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书里边的一段文字:“中马友谊大桥是马尔代夫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工程壮举,难怪马累人整天都聚集在东边的空地上,看正在建设中的大桥。马尔代夫人对该项目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大桥建成后,人们专程从全国各地来到马累,就是想一睹这座大桥的风采并迫不及待地想穿越大桥,几年前,还只是一个梦,现在梦想终于成真。”我觉得好感动啊,读完这篇文字。
【同期声】杜才良:我们和这个书的作者是非常有缘分的。这个时间可以拉回到五年前的时候,我是在海边散步,遇到一个当地人,他看我拿着相机在那里拍桥,知道我是建大桥的,然后他就非常非常高兴。他说你一定有很多大桥的过程的照片吧。他说我非常需要,因为我们要做一本关于大桥建设的画册。非常巧,后来我才我还知道他的家就住在大桥的岸边,就在那个楼顶上。他还告诉我,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拍一张大桥进展的照片。所以说他对我们这个桥是很有感情的。去年(2022年)的时候就是大桥通车四周年了,我听说这本书终于出炉了。到了今年六月份,我和王书记一起再一次有机会去了一次马尔代夫。有一个非常巧合的机会,我在马累的街头走路的时候,就无意中就碰到这位作者了,整个马累将近二十万人,我遇到他的概率有多小,所以说我就当时想这是不是天注定的。他就马上就邀请我还有王书记,一定要到他家里去坐一下,然后他们赠给我们一人一本亲手签名的这本画册。看到这种画册之后呢,我就仿佛又回到了几年前大桥建设以及大桥通车的时候的场景,又仿佛又看到当时大桥通车时的盛况。
【同期声】曹煊一:当时这个大桥通车的时候啊,我们还放了烟花是吧?
【同期声】王超:对,当时整个放烟花的时候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其中还有一个礼花打出来是:谢谢习近平。我们当时在现场,深受感动,也亲身体会到了马尔代夫人民对于大桥的期盼,也充分感受到了他对于中国的感谢。
【同期声】曹煊一:而且这一刻,我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这真的是人挨着人啊,整个这个中马友谊大桥站满了人。
【同期声】王超:他们从马累侧出发,然后走到机场侧,本来这个安排的是就这样走一遍,然后很多人是集体走完之后,自发地又在桥上又走,不停地走。
【同期声】曹煊一:他们想更多地去感受这个桥上的每一步。对我看到这里面真的是有老人,还有小孩儿,全家几乎都出动了。而且我看到很多人举着中国的国旗,中马两国国旗。
【同期声】杜才良:马尔代夫人民,第一次通过步行的方式跨海,从一个岛跨到另一个岛,这个是有历史意义的。
【同期声】曹煊一:那现在我们有了桥了,我们如果开车过去几分钟?
【同期声】王超:五分钟左右。
【同期声】曹煊一:我终于可能在我的这个父辈,我的祖辈上,他们只能够坐船才能过去的这样一一条路,我现在可以脚踩着走过去。
【同期声】杜才良:当时除了走大桥之外,当地政府还在桥上举行了大桥婚礼,而且当时据说有很多人去报名,但是名额不够了,也只有五对新人才能上得了大桥。在上面举行这样一个婚礼,这个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终身难忘。
【同期声】王超:刚好我们大桥停车的时候,也是马尔代夫的毕业季。当地的一所学校,特意把毕业典礼放在了大桥上面来举办。我们这座大桥设计的时候,也是按照100年的这样一个目标来做的。
【同期声】曹煊一:象征着未来一顺百顺。
【同期声】王超:过了几天是9月7号,2018年9月7号的时候,政府就允许车辆上桥,我们两个人也参与了。
对,我开着车,他拿着相机。
【同期声】杜才良:当时有上万辆摩托车,就在那个拱门的门口,在那里等着。就等交警交警的一声命令,等这个红绿灯绿灯一亮,马上这些摩托车,就像潮水一样,向大桥涌去。我当时在车上就通过车窗拍他们,他们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那是一种真切的特别开心的感觉。他们每个人都在带着微笑。所以那一天大家特别激动,然后我们在开车的过程中,他们还给我们打招呼。
【同期声】曹煊一:发自内心的心情的表达啊。
【同期声】王超:并且声音非常大,大家都是大声喊出的:谢谢中国,谢谢中国。
【同期声】曹煊一:他们喊的是中文吗?
【同期声】王超:中文!
【同期声】曹煊一:所以说你看交通一便利了,经济啊社会,包括人们的生活,各方面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同期声】杜才良:产生了新的工种,产生了公交车司机、大桥交警。在我们桥通车之后,他们就引进了9辆公交车。这九辆公交车里面,其中就有一些是双层巴士,然后这个成为大桥上的一道新的风景。经济还有一个新的变化就产生了跨桥外卖。就是在马累的披萨店,这个骑手、外卖小哥可以通过大桥把披萨送到胡鲁马累的客户手中,这个成为桥上经常可以看到的景象。
【同期声】曹煊一:那商家的生意也就更好了呗?
【同期声】杜才良:商家的生意变化明显,特别是胡鲁马累,滨海的一些咖啡馆,还有一些餐饮店,这是有很显著的生意的改善。
【同期声】曹煊一:那么五年之后,因为这座桥的建成给当地的这个经济社会发展,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有怎样的意义?
【同期声】王超:到现在,大桥通车五年来,给当地人带来了真正的便利,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句唐诗是这样写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马两国相距万余里,一座大桥,让两国人民成为了好朋友、铁兄弟,为共同的梦想敞开心胸,交融互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带一路”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相交汇,让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息息相通。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大国的担当与情怀,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