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媒体聚焦

珠海特区报:“洪鹤人”展现大国工匠风采

发布时间:2021-01-07来源:中交二航
【字体: 分享:

跨海建桥,四易寒暑。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横跨西江出海口的洪鹤大桥即将通车,这是继1993年珠海大桥通车之后,时隔27年,珠海终于拥有了翘首以盼的第二条连接东西区域的跨海通道,也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粤西地区的一条跨海通道。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过去的4年,斗转星移,记录了祖国南海边山河巨变和大地变迁;奋斗是发展最好的注脚,近万名特区建设者夜以继日悬空凭海造桥,架起了全长10公里、世界第一的大跨度串联斜拉桥。

一朝巨龙舞,天堑变通途。这条驰骋南海的“钢铁巨龙”,为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和特区西部大开发经济腾飞打开了“黄金通道”。

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汇聚到珠海交通集团旗下参与建设洪鹤大桥,他们之中,有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有特级大师、飒爽巾帼,有塔吊操盘手,普通钢筋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洪鹤人”。

1460多个日夜,“洪鹤人”斗台风,战疫情,冲过重重险关。每一名特区建设者,犹如茫茫人海中一朵浪花。正是这每一朵浪花,在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中凝聚磅礴力量,汇聚成时代建设大潮。

1.jpg

近日,本报记者走近这些大国工匠们,了解他们与洪鹤大桥的故事。

统筹:本报记者 陈新年  

采写:本报记者 何进  

起重工大师孙家林:新专利用于海外援建赢得国际声誉

“无论是工程的施工质量、环保要求,还是创新技术的应用,洪鹤大桥都达到了国家优质工程的标准。”今年12月10日,洪鹤大桥建设者、全国劳动模范、央企 “百名杰出工匠”代表孙家林站在即将通车的洪鹤大桥上,对洪鹤大桥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孙家林是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起重工大师,两年前,由他领衔的“孙家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项新型发明专利——“可旋转的吊具在施工中的运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衍生出的“磨刀门辅航道桥小半径曲线节段梁架设工艺”,解决了海上大桥“S型弯”作业和巨型部件输送距离远、提升距离高的难题,将节段梁安装施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这是参与洪鹤大桥建设以来,孙家林收获的又一项发明专利。在洪鹤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他倾注了巨大心力。

孙家林是重庆人,40余年执着追求,20余座精品桥梁,“起重工大师”“架桥专家”的美誉已名满建筑界。他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职工创新能手”等称号,并于2010年摘取“全国劳动模范”桂冠。

建桥40载,参与建设的桥梁无数,能让孙家林彻夜思量、大费周章的事情不多,洪鹤大桥1200米“S型弯”桥梁架设工程算一个。

洪鹤大桥是国内乃至世界上迄今为止的在建项目中,第一座由两座主跨500米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串联而成的特大桥,其主跨长度比港珠澳大桥的青州航道桥主跨458米还要长,要完成桥梁设计师这脑洞大开的天才设计,把超级工程从图纸变为现实,像孙家林这样的起重工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

起重工,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吊装起重物体的工作,从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起重吊装运输、物料搬运的专业技术和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

洪鹤大桥连续跨越洪湾水道、芒洲湿地公园、磨刀门水道。其中跨越磨刀门水道的部分,处在一个1200米的S型弯道上。对一座全长达10公里的巨型特大桥来说,这段桥面距离短,桥墩数量少,角度刁钻,施工的时候,相当于让长达156米的吊装设备在近百米高空转急弯,驾驭难度可想而知。而且桥墩处是浅滩,大型工程船无法从海上提供吊装服务,只能空中吊装完成。

“这道1200米的S型弯,半径小,海上施工难度大,这种工况在全世界其他特大桥上都罕见。”孙家林说。

桥梁建造,是力学与美学的结合,也是综合诸多高精尖技术的精密工程。

洪鹤大桥节段梁的施工,就是一个精密控制的过程。

“我们造桥啊,简单来说,就是在这个1200米的曲线位置,把一个个4米长、200吨重的节段梁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最终形成完整桥面。”孙家林说。

“节段梁预制好后,需要用架桥机把它们一段一段地吊装上桥完成拼接。我们公司负责的标段,有780节,共3120米。每节吊装的拼装精度要求是毫米级,必须严格控制在3毫米以内。如果吊装误差大于3毫米,780节就会出现连锁反应,桥梁合龙就会出现偏差,最终会导致大桥合龙失败。”孙家林说。

为了征服这道设计图上的“小曲线”,让铺桥设备找到完美工况,孙家林和同事通宵达旦地钻研攻关。“我们参考滑旱冰设计,为平台增加了底座,扩大它的移动距离和空间;再利用类似自行车龙头画圆圈控制方向的原理,通过安装转向轴,增加156米长的架桥机高空作业的机动性,实现3-5度小角度旋转作业。”

“在洪鹤大桥的每一次吊装流程,都是起重和架梁工艺的宝贵实践,帮助我们总结思路,解决施工难题。” 孙家林感慨地说。

“洪鹤大桥上的发明专利可不只我这一项,新技术和新工艺可多了。比如,吊装设备,原来是将吊装设备的零部件拿到桥面上拼装,在洪鹤大桥,则是先在地下将零部件拼装好后再整体吊装到桥面;项目海中引桥全部采用60米跨节段箱梁预制拼装工艺……洪鹤大桥可以说是桥梁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孙家林说。

另一个喜讯是,洪鹤大桥上的这项发明专利和相关设备,还被国家征用为国效力,以“大国重器”之名,远赴文莱用于中国的海外援建项目,赢得了国际声誉。

事实上,这不是孙家林第一次参与珠海经济特区建设。早在1993年,他参与了淇澳大桥工程,这位起重工大师就已经与珠海结缘。

参与珠海东、西两座大桥的建设,此番作为“洪鹤人”,加入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进程,孙家林感慨良多。

“前后27年,我人生中两次海上建桥,都是在珠海,这是我与珠海不解的缘分。我是珠海经济特区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建设者,珠海是我的福地,在这里,我的收获比付出多,感谢珠海。”孙家林说。

http://zhuhaidaily.hizh.cn/html/2020-12/12/content_1212_3731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