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篮球场有马蜂窝,差点被蜇到,主任赶紧来整一哈。”南京龙潭长江大桥项目员工乔延平发现驻地的一个马蜂窝后,第一时间拨通了综合办主任潘卫的电话。
挂断电话,潘卫立马跑回寝室找件衣服来包脸。用他的话说:“马蜂窝是不得不去掏的,但是这张脸先得保护好。”捡一根枯树枝,搞件旧衣服剪成条条裹起来就成了“打蜂棍”。小心翼翼,左闪右闪,最终还是把这个让人望而生畏的“窝点”拿下了,今天的潘卫完成了一个新任务。
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潘卫捅掉了一个马蜂窝,但是他手上本应拿着的笔那一刻却变成了“打蜂棍”。在一个做行政管理的人看来,这件事情多少是有点不可思议的,而且这样的事还有许多。
生活是一点点变好的,现在工程板房、集装箱在很多新世纪出生的年轻人看来,还可能被嫌弃,但老一辈人就已经很满足,因为充斥他们记忆中的是那个年代的土屋瓦房。
就像办公室的老何在和老友打电话时说的一样,现在多好嘛,回家飞机一个半小时,几十年前来到江浙这边的时候,回一趟家好造孽嘛。公司参建温州大桥那个时代,工友回家要从项目驻地乘坐公交七至八小时到金华,然后坐三十八小时的绿皮火车才能回到重庆市区,很多工人又是住在区县,所以通常要两三年才会计划回家一次。可想而知当年交通资源有多么匮乏,而交通正是我们一起奋斗的赛道。
现在的弄潮儿大多在互联网、自媒体这种新颖的赛道奔跑,年轻人口中多是谈的流量变现,直播平台,大数据比对。这些词语在我们九零后后期以及八零后的课本上就没有出现过。短短十年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扁平化,一手信息在网络唾手可得,信息传递变得轻松与迅速。比起来我们和钢筋混凝土打交道这种工作,多少显得有点土气。但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是怎么造就的,哪些人造就了这样的一个时代呢?
网红即流量,谁掌握了流量密码谁就意味着拥有更好的变现能力。在网红们惊人的日营业额面前,很多年轻人觉得赚钱如此容易。在这些繁荣背后是我们国家投入了巨大资源来建设交通以及更多软硬件设施方便百姓。放眼世界不是只有中国人喜欢网购,而是只有中国才能承载起如此巨量的货物流通,中国工业的脉动是建立在工程人数十年的付出上的。
从西部大壑到东部沿海,从北部寒江到南方暖地,我们拓宽着城市的边界,我们的劳动改变着出行方式,链接了不同人的命运。大凉山的石榴,西北的羔羊,沿海的梭子蟹,现在的我们比起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贵妃更加幸福,这才是最好的时代。
所以,就算是掏马蜂窝又如何,不过是我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为我们日常工作还平添了一丝波澜。这波澜,可能还充满着乐趣。(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