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朝发夕至南往北来的便捷背后,有着更多大国工匠的辛勤奋战。
宋伟明,公司测试中心副经理、陶建飞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副组长,先后参建了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太中银铁路、西宝客运专线等项目的建设。要问他有什么绝技,他总是默默不语,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着他对工作的热爱专注。
在参与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技术规程》一系列试验研究及规程起草过程中,他带领团队通过上百次试验,召开数十次专题会,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试拌并优化,确定了理想的混凝土配合比。
为收集更多数据,将龄期为14至360天之间各龄期分强度等级分别成型试件,共完成C50、C60、C70和C80混凝土成型试件2000余组。为延伸和扩展研究,他还成型了24组C100试块。针对采集各强度等级28天龄期试块的回弹、超声、抗压强度,他将采集到的数据不断分析整理,建立的回归曲线终于满足专用测强曲线强度的规定及工程应用要求。该规程于2014年7月1日发布,2014年10月1日实施,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在杭州湾大桥北接线工地试验室,宋伟明蹲点服务了4个月。针对项目存在的种种问题,他注重抓好每个细节和重点,保证每一道工序施工合规,每个构件质量过关,并要求试验检测任务不过夜,团结协作按时完成了任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及省质量安全局综合执法大检查中,杭州湾大桥北接线试验室在6个施工单位中成绩突出,获得全线第一。
在研究“冬季超早强湿接缝海工混凝土配制与施工技术”过程中,宋伟明是主要研究人员之一,参与编制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大纲及立项报告,负责编写技术研究和工作报告。
在彻骨生寒的冬季,他和团队一起反反复复做试验,不断研究总结,最终取得成功。团队研制的冬季超早强湿接缝海工C55混凝土48小时抗压强度达到50兆帕以上,弹性模量>320Gpa,氯离子扩散系数<1.5×10-12m2/s,均满足要求。该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崇启长江公路大桥50米箱梁短线匹配法施工中,保证了湿接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加快了施工进度,提前57天完成崇启大桥50米箱梁的安装任务,直接费用节约313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该研究成果被湖北省科技厅鉴定为国内领先技术,同时荣获2011年度中交二航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千厮门大桥高塔大掺量泵送钢纤维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宋伟明主要负责具体的试验检测和技术研究报告编写工作。
该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桥梁主塔钢纤维混凝土的优化设计,将钢纤维的掺量从设计的90kg/m3成功优化至施工掺量50kg/m3,满足抗拉强度不低于3.85兆帕要求,同时优选了钢纤维尺寸、形态和长径比等技术参数,创新性采用矩阵分子链结构聚羧酸高性能外加剂,降低混凝土拌合物因材料变化产生的敏感性,保证了钢纤维混凝土成功泵送至160米高度未曾出现混凝土堵管以及难以泵送现象。
此成果在国内未罕见,达到设计和施工要求的同时为项目节约成本208万元。该课题研究经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宋伟明在参加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二航局选拔赛中,获得第三名,并乘胜追击勇夺中交集团选拔赛第六名,代表集团参加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全国决赛。在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中交集团职业技能竞赛二航局选拔赛上,他荣获第一名,并代表二航局参加集团决赛,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斩获理论竞赛第一名、细集料筛分试验第二名和个人全能第四名。
他还两次被授予“中交二航局技术能手”和“中国交建技术能手”,同时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宋伟明说:“是二航局给予了我成长发展平台,我要用实际成果回报企业、回报社会!”他将“择一事,终一生”作为人生信条,不断磨砺,用匠心筑梦,成就人生精彩。(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