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八年筑梦港珠澳,一桥飞架伶仃洋

发布时间:2019-06-24来源:中交二航
【字体: 分享:

——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感悟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开通,盛赞“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对全体建设者八年付出的最高评价。

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是中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是世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2010年底,中国交建以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开工建设,到2018年大桥建成通车,时间长达八年。

作为建设者的一员,八年港珠澳大桥建设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

建设超级工程,展现了央企的时代风采。岛隧工程建设不仅体现了中交集团大集团作战的优势,更是在关键时刻展现了央企共和国长子的本色。

E10沉管遭遇深水深槽难题,E15沉管历经两次回拖、两次安装的曲折,E20沉管安装遭遇异常波的危险,每当遇到重大难题,中交集团领导都多次亲临现场指挥、协调,集全集团之力,协同作战,并力攻关,履行了共和国长子的企业使命。

建设超级工程,离不开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比贡献党员冲锋在前”、“比创新争当技术能手”,党员干部始终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力量。

“基槽清淤攻关”赛中,党员带头放弃春节假期,凭借着迎难而上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持续奋战150多个日日夜夜,最后攻克了基槽回淤难题。最终接头二次精调,党员干部甘当“孤胆英雄”;E30沉管安装,要在两场台风的间歇中寻找最佳窗口。八年建设历程中,多次面临这样的生死决策,在项目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每一名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建成了超级工程。

建设超级工程,离不开团队的紧密协作。港珠澳大桥倡导“伙伴关系”理念,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科研等各单位的30000多名建设者形成了命运共同体,虽然角色不同,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就是要把港珠澳大桥建成建好。

岛隧工程项目更是团队协作的典范。2000多个日日夜夜,4000多名建设者,在林鸣总经理的带领下,同心同向,共“走钢丝”,在惊涛骇浪中寻求突破,在龙潭虎穴中闯过难关,在“世界唯一”中创造“第一”。

建设超级工程,离不开科学家的钻研精神。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之前,中国没有任何外海沉管隧道建设经验,只有从零起步。国外公司提出了1.5亿欧元的天价咨询费,我们只有走自主创新之路。

攻关过程非常艰难。为了解决沉管深埋难题,林鸣总经理和整个团队为之苦苦思索了2年多。半夜3点,他还在给设计负责人发信息:“尝试一下半刚性。”正是始终秉承科学家的钻研精神,建设团队开展了100多项试验研究,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港珠澳大桥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和装备。2015年,林鸣率领团队到荷兰做试验,这家公司为欢迎中国建设者,专门升起了中国国旗。

建设超级工程,离不开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在E20安装前关键设备突发故障,一群平均年龄30来岁的青年技术骨干连续72小时,赶在窗口期前排除故障;在沉管预制厂“百日停工”复工前的“千人启动会”上,整个队伍无一人流失,个个精神饱满,以最好的状态再次掀起沉管生产高潮;在“决战之年”的“主题演讲会”上,15名选手代表全体建设者发出了“岛隧工程铸就理想,决战之年再立新功”的铮铮誓言。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程,就是建设者的奉献历程,桂山沉管预制厂、东西人工岛、伶仃外海洋面,到处活跃着建设者的奉献身影。

建设超级工程,离不开不忘初心的坚定信仰。八年坚守,建设者始终初心不改,热度不减。这得益于项目党委始终将工程建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培育有信仰、有梦想、有激情的“三有”员工队伍。4000多名建设者,将信仰的力量转换为前进的动力。

最后冲刺40天,人工岛上的集装箱已全部拆除,近千名员工宁可站在露天吃饭,也舍不得进到即将装修好的房间。他们说:“咬咬牙,再坚持一个月,再坚持20天……我们就胜利了!”就这样,一直奋战到12月31日实现全线亮灯。

建设超级工程,离不开文化的凝聚作用。岛隧工程全过程充满了高风险,要让几百个工序的数千名建设者每一次都做到同样的高标准,就需要打造一种有凝聚力的文化。

八年建设中,我们凝炼并丰富了“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岛隧文化核心理念内涵。每一节沉管预制,都是一次从0到1的突破;每一次长距离顶推,都经历着成败攸关的考验。八年建设,我们始终强化文化引领,坚定“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文化理念,凝聚出新时代的“担当精神”、“创新精神”、“铁人精神”和“工匠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工程提供了的强大精神支撑,创造了浇筑百万方混凝土无一裂纹的工程奇迹。

建设超级工程,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岛隧工程不仅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超级平台,更是一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超级学校。

2018年7月6日,56名建设者穿戴学士服、学士帽,依次由主礼嘉宾“拨帽穗、颁学位”,联合知名高校举办“工程硕士班”取得了丰硕成果。建设期间,还组织了千名“农民工”开展“6S”技能集训,设立“职工夜校”,开办“实用英语班”,组织多项技术比武,既为超级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更为企业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战略思维、国际视野、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素质领导团队和人才队伍。工程结束后,他们分支散叶,担负起企业经营、项目管理、技术研发的重要职责,为打造“五商中交”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

建设超级工程,必须建设人心工程。要让3个“孤岛”、50余艘“孤船”上的数千名建设大军,八年不忘初心,执着坚守,就必须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让每一名员工成为有尊严的劳动者。

沉管预制厂坐落在一个无人荒岛上,为了给建设者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我们坚持人性化规划,配备了食堂、超市、洗衣房、医务室、净水站、卫星电视,24小时供应冲凉热水;生活区修建了文化广场,成了“孤岛上的情侣路”。沉管墙体浇筑环境特别恶劣,请来厂家量身定制了空调;岛上交通不便,设立了“海上流动理发站”,每月定时送理发师上岛服务;2017年下半年,工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原本八点出发的“食品配送早班车”改成了五点,让员工们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食物。

建设者们也用最美工程回报了这份关爱,用劳动创造了一个有“温度”的工程。

建设超级工程,必须弘扬工匠精神。邱云华是隧道内部设施施工班组的一名老员工,工程交工前两个月,他们承担了一个任务,把隧道沉管大接头处的沟槽清理干净。每天一上班,他就钻入高只有75公分的封闭沟槽里。里面一片漆黑,别说转动身子,连腰都直不起来。每次拎着桶进去,都要匍匐到最低,挪一步身子,推一下桶,再挪一步身子,推一下桶。这样困难的环境下,他清理过的沟槽每一处都是干干净净。有人劝他:“反正也没有人看,何必多费功夫。”他说:“做事情不光是给人看的,每个地方都干干净净不是更好吗?”

滚烫的大台阶上,大家穿着薄薄的白袜子在安装预制构件;牛头岛的小构件预制厂里,工人们精心包裹着一件件光洁如玉的成品;混凝土运输班的司机们,每天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罐车。他们和邱云华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岛隧工匠。

匠心筑梦,八年如一日,他们追求极致,“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工程”。

八年筑梦港珠澳,一桥飞架伶仃洋。大桥通车之时,30000多名大桥建设者含着热泪离开了他们为之奉献了八年的港珠澳大桥。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了一座世界最壮美的工程:碧海微波,白海豚不时跃出海面;伶仃海底,天堑已成通途;东西人工岛隔海相望,默默见证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腾飞。(杨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