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战风斗浪大营救

发布时间:2019-06-24来源:中交二航
【字体: 分享:

白色沙滩,椰影婆娑,绿松石般的浅色冩湖与纯净湛蓝的深海相接,构成马尔代夫独特的景色。不远处,建成后的中马友谊大桥矗立海上,一辆辆汽车在桥上顺畅通行。

眺望着这一幕,中交二航局援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项目施工技术组工程技术部部长王振心中生出很多感触,回想起2016年4月22日晚上的凶险场景,与眼前和美的景色似乎恍若隔世。

“钢管连接的位置,要注意点焊到位。”那天傍晚,王振和一群工人正在为已经安装完成的主桥22号墩辅助平台进行焊接加固。近400吨重的辅助平台被嵌固在深入海底的四根大直径钢管桩上,四面一片苍茫,仅有500米外的一台浮吊船与平台遥相陪同。

18时许,天气骤变,一阵阵狂风吹来,霎时乌云遮天,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涌浪翻滚,海水开始猛烈袭击孤零零的辅助平台,海面像被笼上了层层迷雾。

海水混杂着雨水顺着领口灌进了衣服,工人们很快全身湿透,狂风吹来,大家冷得打起了哆嗦。风雨持续发作,平台在强涌浪作用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会不会翻啊!我们还能回去吗?”“这下可能完了!”一些工人开始不安起来,脸上满是惊恐。“平台经过受力计算,挡住恶浪不成问题的!”王振坚定地跟大家说。

此时,在浮吊船上的技术组副组长李洪军得知了消息,和几名工人登上紧邻浮吊的交通船向着平台方向驶来。交通船在汪洋大海上就像一叶扁舟,随着风雨浪涌飘摇不定,500米的距离漫长得如同5万里。而此时平台上已有两名工人头晕目眩,当场呕吐。

“救援船怎么还没来?”工人的焦躁不安逐渐强烈。“请大家保持镇定,船马上就来!”王振和安全员冉崇礼已经顾不得风雨眩晕,一边不断安抚工人的情绪,一边商量配合救援。

20多分钟后,交通船终于驶到平台附近,可就是没法靠近。越临近涌浪越强烈,船体颠簸得更厉害。“稳住!抓紧船舷!”李洪军站起来指挥。这时,天色变得更暗。平台周边形成多个方向的混合浪,船颤动地更加猛烈,每一次尝试靠近最后都被冲得更远,而平台四周是钢管和钢板结构,如果船撞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18时40分,“赶快联系紧急救援!我们配合!”雨水把电话打湿,王振隐约听到了李洪军的呼喊。18时50分,技术组组长助理史真钢接到消息后与合约部员工周婷婷加紧向马尔代夫海岸警卫队发出求援信息。马方了解险情后即刻组织救援。19时30分,马方派出两艘橡皮艇,史真钢乘上其中一艘冲在最前面引路。

海上不断跃起的涌浪能把人从船上弹起来,史真钢紧抓着橡皮艇的扶手,忍受着颠簸和摇晃。虽然橡皮艇比普通船灵活性更强,但行驶过程依然非常艰难,“说是惊涛骇浪一点也不为过。”

这时候,平台上的所有人又冷又饿,许多人展露出无助的神情。“大家不要慌,受冻受饿我们一起扛!没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项目正在为我们采取行动。”王振和冉崇礼镇定坚守,为大家鼓劲。

20时30分左右,橡皮艇才接近平台。橡皮艇虽耐撞击,但仍无法靠近。“嗡嗡嗡……”引擎在海面腾出几股黑烟,像是低啸着与海浪搏击,但十几次尝试与平台靠近均告失败。

此时已经21时,“挡住边上的浪,打破多向涌浪的格局,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是关键!”这时,已与涌浪抗争许久的交通船上的李洪军与技术组组长林树奎在对讲机里商定了方案。他分别与平台、橡皮艇上的人沟通,安排交通船驶向平台另一角落,为橡皮艇“靠岸”形成“挡墙”。如此,橡皮艇才艰难地得以靠近平台,但仍然晃动强烈,起伏不定。警卫队员抛出缆绳,冉崇礼接了十多次才成功。

21时40分,众人已被困近四个小时,橡皮艇终于到了!

“下船一定要小心,注意船的晃动,要把握规律!”王振向工人们叮嘱。橡皮艇随着涌浪一起一落,工人们必须要在涌浪间歇、船体上升时跳下,若过程中船上升到最高处极有可能因为船体马上下沉而踩空,凶险异常。众人紧绷神经,一个个接力,见缝插针,近一个小时后,全部登上了橡皮艇,无人受伤。所有船只准备返航。

 归来途中,同样充满惊险,如不抓紧,一阵大浪过来,人就会被甩到海里。史真钢、王振、冉崇礼一路不断关注着工人们的安全,直到进入码头港湾。

那算是最为凶险的一次经历,至今想起王振心里仍然后怕,但如今看到大桥终于建成,并真切地改变了马尔代夫人民的生活,他感到十分安慰。无垠的印度洋,其声其貌,其形其势,已融入进大桥建设者的深深记忆。

(杜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