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5天,14705方混凝土的中国纪录

发布时间:2019-06-24来源:中交二航
【字体: 分享:

狮子洋上,大沙水道桥东塔巍然屹立。就在这不远处,一座巨型“秤砣”牢固地镶嵌在大地上。这是由中交二航局S3标建成的南沙大桥大沙水道桥东锚碇。该锚碇的底板施工,创下中国建桥新纪录——单次连续混凝土浇筑量达14705方。

时间回到2015年10月26日12时。历时5天,东锚碇底板混凝土浇筑圆满完成。仅用5天,要不间断完成如此大方量混凝土浇筑,还要保证引桥及主塔墩身、预制箱梁等工作面同时展开,面临的施工组织难度极大,如何确保万无一失?

“其中奥妙,唯有细节。”项目负责人王晓夫谈起了“秘诀经”。尽管只是几张简单的表格,却耗费了技术主管唐孝全近一个月的时间。一开始,在唐孝全眼里这项工作“轻而易举”,无非哪个人做什么事罗列上去即可,然而几天后当王晓夫拿到唐孝全的框架图和值班人员表后询问:“夜班和白班的交接内容是什么?”“4个浇筑区,具体的振捣工人是谁?”“浇筑应急预案是什么?”连续几个问号,让唐孝全哑口无言。

之后,唐孝全带着表格上工地,一呆就是一天,不断模拟大方量混凝土浇筑现场,每天晚上同工区技术员、工长探讨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然后对表格进行修改完善。

一次他无意间发现,某个工人长时间低头施工,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他将每次值班各司其责的两个人合并为同一工序轮流作业,保证每名振捣工人都能轮换,减少了工作强度。

两班轮换时间规定在30分钟,在保证接班人员清楚施工内容后,交班人员才能离开。同时值班领导还要清楚地记录值班期间现场施工状况和重要事项处理结果,以便下一位值班人员工作的连续性。

24日6点半,浇筑一区泵车泵管突然爆裂,施工被迫停下。紧急状态下,由于提前做好了人员安排和配件准备,1分钟,机修工人和备用泵管到位并实施抢修,仅1个小时30分钟,就完成设备修复。“正是由于准备充分,才避免了设备意外带来的严重后果。”工区经理彭波说。

同时,一个月内,召开专题会议5次,部门内专题会议超过12次以上等,都成为这些表格在原材料补料、设备应急处理、人员组织等方面的“参考文献”。“可以说小小几张表,囊括了这次施工的所有组织安排。”王晓夫说。

锚碇底板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难点就是温控,如果温控措施不当,将直接导致裂缝出现,后果不堪设想。“14705方,近4400平米,要杜绝裂缝,难度十分大。而温控探头达到26个,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混凝土浇筑;同时连续120多个小时施工,探头电线极易受到破坏和干扰。”负责温控的宁善飞说。

项目部果断使用了武港院刚刚使用的无线温控设备,杜绝了电缆易破损、数据采集繁琐不及时的弊端,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完整性和准确性。

混凝土温度高低,直接决定降温速度和冷却水流量速度。因此,混凝土温度数据检测和分析,就要24小时实时监控,容不得半点马虎。为此,项目部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温控数据的检测、收集和分析。试验室根据白天和晚上温度的不同,分别制定白天和晚上混凝土冷却方案,指派专人进行原料提前降温。

“正是由于各个环节控制有效,各方资源配置到位,才保证了此次大方量混凝土浇筑的成功。”王晓夫说。

单词连续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成功后,又经无数次模板搭建和浇筑,东塔锚碇才圆满完成。混凝土总方量达18.6万方,使用钢筋5900吨,重达46.5万吨……为南沙大桥主塔夯实了坚固基础。(张政  杜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