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100余米的龙门吊,20米高空作业,约2平方米的窄小空间,夏日40度高温、冬日湿冷寒风,重复推杆、拉杆的操作,每日装卸重物达上千吨……”这些被贴上“高危”“密闭”“艰苦”甚至“男性专属”等标签的描述,是一位九零后姑娘的工作日常,她是S3标龙门吊驾驶员邓留琴。
2016年8月,带着对工程的敬仰、盼望,邓留琴第一次踏入南沙大桥S3标箱梁预制厂。这些形似高楼的“巨人”箱梁,将是她所在的岗位需要吊装、运输的货物,是巨型桥梁的基本组成结构,相当于一座房子的地基,对整个桥梁的稳固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走入龙门吊操作间,脚下是形态各异的钢材,眼前是绵延千里的珠江,开阔的视野让邓留琴内心泛起紧张、激动的情绪,也汇聚成一份坚定,决心要突破“重重关卡”,将庞然大物“降服”于双掌之间。
闯关技能一:克服恐高爬行“Z字楼梯”。位于20米高处的龙门吊操作间,需要徒步攀爬楼梯方可到达。虽然做足了安全措施,第一次爬时,邓留琴仍捏了一把汗,战战兢兢到达半程时低头往下看,脚下10米悬空的地面是冰冷坚硬的钢筋水泥,让她不禁停步,腿脚发软,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继续往上,几步之后又不敢走了,全身发麻,直冒冷汗。这样的场景在上岗的第一周内每天都在上演,邓留琴在心里一次一次暗示自己克服恐惧,终于在一段时间后渐渐适应。
闯关技能二:适应“高空玻璃间”的艰苦环境。邓留琴每天清晨8时坐入操作间,一坐就是一整天夏日毒辣的阳光透过玻璃直射进入操作间,室内温度有时会攀升到40度,身体极易出现缺水状态。由于操作间远离地面,上下一次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与体力。为保证工作效率,她每天有意识地计算自己的水份摄入,用500毫升的水瓶装满饮用水,在工作时间内均匀摄入,保证身体不缺水的同时不过量饮水,以此适应了艰苦的工作条件。
闯关技能三:安全谨慎步步为营。如果说之前的关卡需要的是适应和调整,那么龙门吊的操作则是技术真正的考验。龙门吊的结构主要包括大车、小车、主钩、小钩和操作室等部分,每一个部位、每个操作步骤都十分讲究,平日里大大咧咧的邓留琴,只要一进入操作间便定气宁神、严肃谨慎、步步为营:首先,是安全检查,先检查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有无安全隐患;其次,是严格按规章制度操作设备,在保证货材重量不超过龙门吊额定负荷值的情况下安全吊到指定地点。起吊前,她从不着急,首先会将吊钩落于需吊货材的中心点,等待工人绑扎妥当、接到指挥后才起钩操作移动。
闯关技能四:细心沉稳磨炼技术活。使用规范与规章已有,但如何能够做到炉火纯青却并非人皆可达,邓留琴总结了许多门道,其中如何熟练使用手柄操作龙门吊是一大关键。她的窍门是:如果不将吊钩控制至于货材垂直状态,而是弯曲吊起,则必然发生晃动,从而有伤人或碰撞的危险。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时刻保证精神高度集中。每当坐入驾驶座,邓留琴都会将所有杂虑思绪清空,专心致志,不让自己的情绪对工作产生丝毫影响。从早晨到下班,几乎保持同一动作的她,时常在下班后精神稍微松懈下来时才感到双手酸软疲惫、双腿发胀。
坐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中,驾驭着“庞然大物”,挥舞着铁壁“擎”起一个个钢材、钢筋笼、箱梁,她的身影贯穿了S3标箱梁预制从钢材准备,到钢筋笼捆扎,再到箱梁浇筑的整个流程。几年下来,这个体重不过百尽的女子,在这个平凡到甚至少有人留意的岗位上,精进克己,以小小的身板为南沙大桥建设作出了“重量级”贡献。(张政)